top of page

孩子不玩,事情就大條了

古人有云:「業精於勤荒於嬉」;現代則有早已移民到美國去的虎媽還在告訴我們,華人因為重視孩子的學業而造就出類拔萃的下一代。從古代到現代,幾千年來整個華人世界的父母最希望的,就是孩子一直努力奮發,好好學習;最不希望的,大概就是看到孩子整天「玩」而浪費時間了。


但兒童發展的研究證據顯示:孩子不玩,事情可就大條了!

不管是腦部研究的證據或心理學長期追蹤的研究都發現,幼年時期的生活經驗對人的一生有很大影響。幼兒時期因為身體快速成長,大腦也在快速的發育,孩子的身體、認知、語言、社會情緒,都在這段時間內有質和量上很大的變化,而促動這些變化有個很重要的推手,就是「玩」!


每個成長中的幼兒都會以幾近本能的方式,不斷的尋求各種探索玩耍的機會,藉著大量的「玩」,幼兒學到如何運用身體大小肌肉、手眼協調、促動感覺統合;幼兒也在「玩」的過程中,透過反覆嘗試與操弄,獲得認知的成長;幼兒更在「玩」的經驗中,不斷經歷語言與人際的互動,學會如何溝通、抒發情感以及解決衝突。童年時期培養出來的「玩性」,不僅是長大後創新及發明的原動力,也是人格彈性和復原力的來源。


用對的角度看待幼兒遊戲

令人擔心的是,現在的孩子似乎玩得愈來愈少、玩的品質也愈來愈差,而主要的原因竟是父母太重視孩子的教育,剝奪了孩子玩耍的機會。或者,有些父母就算聽聞了遊戲的重要性,想讓孩子玩,卻不知道要讓孩子玩什麼?怎麼玩?

在幼兒遊戲的研究領域中,我們通常會從兩個主要的向度來看孩子的遊戲行為:

1. 遊戲中的認知層次。孩子剛開始的遊戲,通常就是拿個東西不斷的用相同的方式操弄,例如把積木疊一疊然後推倒,聽到積木倒塌的聲音後呵呵笑,然後又再疊再推倒、再疊再推倒……可能一整個上午都在重複相同的事而樂此不疲。父母這時不要抓狂或就把孩子帶去看美語教學影片,因為孩子正在玩「功能遊戲」,功能遊戲除了幫助孩子使用身體技巧外,也在了解物體的性質。


願意再等一等、忍一忍,讓孩子玩個夠的父母,就有機會開始看到孩子出現新的招式,玩法開始變換。然後,父母會看到「建構遊戲」和「符號或假扮遊戲」的成分開始出現了,孩子開始搭建城堡、基地或商店,演起爸爸媽媽或宇宙大戰的遊戲。這時遊戲的認知層次攀升,對物體結構、原理的嘗試,符號表徵能力的複雜化和更多語言溝通大量融入遊戲中。


2. 遊戲中的人際互動。一開始孩子大概就是旁觀,此時父母不要急,不要一下子就催促孩子:「怎麼不一起玩?」或是就開始教孩子去問別的小孩:「我可以跟你玩嗎?」旁觀是重要的過程,表示孩子開始對遊戲有興趣並試著觀察別人的玩法,因此要允許孩子旁觀,時間也要給得足,等他看夠了想加入了,才表示孩子在心理上準備好了。


開始進入遊戲行為後,可能會有孩子自己玩自己的,或幾個孩子坐在一起各玩各的現象。但只要遊戲的時間和材料是足夠的,一段時間後,孩子自然會開始交談、關心起別人在玩什麼,並開始出現交換玩具或模仿等互動;等到玩得再成熟一點,有共同目標的合作遊戲才會出現。此時,更複雜的遊戲行為,包括角色分配、協調溝通、比賽規則討論等就會出現。

給好的遊戲資源也給時間

那麼,父母要如何支持孩子的遊戲呢?首先,盡可能提供遊戲資源,很多父母認為搭積木、拼拼圖等建構遊戲好像跟學習比較有關,就比較支持;假扮遊戲好像就是玩一玩扮家家酒,無足輕重。但事實上,每種遊戲都有發展上的功能,父母應該儘量提供合適的玩具或材料,讓孩子嘗試各種玩法,不要偏重某類遊戲。


給予足夠的時間也很重要,不管是在操弄中獲得認知成長,或是在人際互動上要熟練,都需要時間的醞釀。當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和機會太少時,很可能一些高層次的能力根本沒有機會發展出來。最近台灣針對幼兒遊戲的研究已發現,有愈來愈多的孩子甚至到了五、六歲,即使給他機會,他也玩不出合作遊戲來,顯示孩子玩遊戲的時間真的太少太少了,很多能力都被剝奪掉了。


此外,父母要練習在孩子玩的時候忍一忍,不要因為孩子好像不太會玩或沒有和人互動,就很心急的想介入,讓孩子多嘗試一下、多失敗幾次沒有關係,等到孩子主動求助再幫忙都來得及。認知的處理要在孩子的腦袋中完成,父母太早出手,孩子就沒有機會在操弄中自己獲得領悟


「玩」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太重要了,父母請放下及早學習的迷思,讓孩子多玩玩吧!


文章出處 : 親子天下 人物專題

作者 : 清大副教授 周育如 (親子天下Baby7期)

文章連結 : https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5061143-%E5%AD%A9%E5%AD%90%E4%B8%8D%E7%8E%A9%EF%BC%8C%E4%BA%8B%E6%83%85%E5%B0%B1%E5%A4%A7%E6%A2%9D%E4%BA%86/?page=1

1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台灣無論好壞 都是我們的共業

把握當下,「累積」人生! 譜出一段對生命的高歌~瀟灑謝幕! #藝術是什麼 #我又看不懂 #能當飯吃嗎 #心靈也是需要累積的 #其實藝術就在生活中 原文出處 : http://bit.ly/2q0rWr0

雲門創辦人林懷民:才藝是引子,不是終點

台灣的兒童教室密集度極高, 但放眼台灣的城市意象、國人普遍的美學素養,卻又往往令人搖頭。到底「兒童學才藝」出了什麼問題?為什麼孩子學了半天,卻培養不出喜愛藝術、鑑賞藝術的能力? 一直以來,台灣的父母都比較講究看得見、技術或考試性的東西。像我鄰居的小孩,只要開始拉琴,我就知道...

不要因為貧窮,而限制了想像!

身為導演、演員、作家、相聲演員、主持人、藝術家,北野武的身份實在是太多了。71歲高齡,榮耀滿身,他卻依然沒有放棄折騰,最近還在巴黎和上海舉辦了個展。然而,這個被大眾封神的男人,回顧自己的一生,卻覺得受盡磨難,來看一條專訪北野武。 #任何事都有可能 #貧窮的時代不貧窮的心...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